Bulang Tea Mountain in Menghai County, Xishuangbanna

Chinese Name: 布朗山茶山
English Name: Bulang Tea Mountain in Menghai County, XishuangBanna
ADD: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自治乡
Web: http://www.puercn.com/special/bulanggushucha/

Xishuangbanna Bulang Tea Mountain in Menghai County travel guide introduces the main attractions, entrance tickets booking, The best time to visit, How to Get there, the highlights, facts, history, photos, weather, accommodation, visiting routes, travel tips, tour maps of Bulang Tea Mountain in Xishuangbanna.

布朗山位于西双版纳勐海县的境内,靠近中缅边境,是著名的六大茶山之一,也是古茶园保留得最多的地区之一,布朗山方圆1000多平方公里。布朗山乡包括班章、老曼峨、曼新龙等村寨,其中,最古老的老曼峨寨子已有1400年历史。布朗族是百濮的后裔,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布朗山,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制作和饮用茶叶的民族。

布朗山茶山
世居于此的布朗山民——布朗族、佤族、德昂族在苍莽大山中建立村寨,聚族而居。布朗山是著名的普洱茶产区,山中的村寨,大的有班章、老曼峨、曼新龙等几座。国内一些学者曾考证,布朗山种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人类消耗的第一片茶叶,就是当地居民的祖先摘下来的。据专家考证,布朗山民是古代百濮民族的后裔,具体说,包括了今天的布朗、佤、德昂等民族。在历史上,百濮民族曾经南迁,在中南半岛建立了以吴哥窟为代表的旷世文明。与这些远出国门的祖先相反,留在国内的布朗、德昂等族,直至民国时期仍身处密林,在这方圆1000多平方公里的布朗山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始终不曾离开云南一步,远离外部世界的召唤。所以,可以这样说,布朗山中的居民是云南原生的土著民族,是真正的云南人之根。也许正是由于这千年的闭塞、千年的隐居,布朗山民们才能与大自然息息相通。在这里,他们食百草、尝百味,将无数大自然的馈赠收入自己的杯盏之中,满山的奇珍化成强健体魄的营养,其中茶叶便是被布朗山民最早驯化、种植和享用的。

每亩多则达200余株,少则20~30株,管理粗放,茶农每年除1~2次草外,均不进行茶枝修剪、中耕施肥等管理,任茶树自行生长。因此,茶树高分枝少、产量低。解放后,乡政府组织开展对老茶园进行修整,同时,组织利用荒山开辟种植新茶园,积极推广茶叶种植新技术。1982年茶园承包到产后,实行家庭生产与管理,茶叶逐步成为布朗山农民经济的主要来源,新茶园的发展速度加快。1988~1990年,勐海茶厂先后在布朗山的班章村开辟茶园茶地200亩,开始采用无性发育苗繁殖(扦插)技术。1992年以后,党委书记杨文明将发展茶叶列为布朗山摆脱贫困的重要措施。之后的几年里,生态茶叶种植已成为布朗山布朗族的重要产业。2004年后,布朗山茶叶价格上涨,成为农民脱贫的主要产业。2008年,全乡共有茶叶面积28005亩,产量4649百公斤,茶叶产业收入达1000多万元。

布朗山的茶不施化肥、不打农药,是绿色健康的生态茶。因而倍受全国各地朋友的喜爱。众多普洱茶商都看准布朗山的优质自然与生态条件,汲取其精华,为茶友提供品味醇正的普洱茶。

布朗山古茶山文章为你介绍布朗山古茶的地理位置人文历史、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茶山的特点,历史背景,布朗山普洱茶的品质特色等等!
  1、茶区地理位置
  布朗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勐海县境内,海拔均在1600米以上,属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只有旱湿雨季之分,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养分的积累。布朗族为古代濮人后裔,可说是茶艺的始祖,是他们最早栽培制作和饮用茶叶,布朗山乡的南部和西部与缅甸接壤,是全国惟一的布朗族乡。据文化学者调查,布朗族与柬埔寨的高棉人是同一种族,高棉人创造了吴哥文明,而布朗人却成了西双版纳最早的原住民之一,也是茶文化的一个源头。

  2、当地人文历史
  布朗族是云南最早种茶的民族――古濮人,他们擅于种茶,寨子迁到哪里,他们就在那里种茶。布朗族迁徙到布朗山的历史和植茶史迄今已有近千年。老曼峨是布朗族在布朗山最早树立的寨子之一。
  布朗山乡是我国惟一布朗族民族乡,也是最古老的古茶区之一。布朗山位于滇南边陲勐海县中缅边境.东与景洪市勐龙镇交界,南和西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70.1公里,西北连打洛镇,东北连勐混镇。境内山峦起伏连绵,沟谷纵横交错,海拔在535—2 082米之间,森林覆盖率达67%o总面积1 016平方公里,占勐海县土地总面积的l/5,辖7个村委会共53个自然村寨,总人口1.6万人,其中布朗族1.1万人,其余为哈尼族、拉祜族、汉族。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6人,是滇南最为地广人稀的边境民族乡。

  3、茶叶面积
  布朗山乡是全国唯一的布朗族民族乡,西南与缅甸接壤。是勐海县经济条件比较差的一个乡。总面积1016平方公里,占勐海县总面积1/5,森林覆盖面积率为67%。全乡耕地面积54522亩,辖7个村委会,4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022人。人口密度特别低,每平方公里16人。粮食、茶叶和甘蔗为主要经济作物,茶叶面积15289亩,总产量226吨。
  老曼娥布朗族村古茶园面积3205亩,散布村四处的森林中,海拔在1300米左右,泥土为黄壤。老班章、新班章村古茶园。新、老班章均是哈尼族村,原是一个村,迁到布朗山建寨假寓有200多年。哈尼族也擅于栽培茶树,班章古茶园即为哈尼族在布朗山栽培应用的最大、最好的一片古茶园,现存5 870亩(其中,老班章寨4 490亩,新班章1 380亩),树龄200多年。最大的一株古茶树基围1.73米,树高4.35米,树冠直径6.24米。古茶园重要是分布在老班章寨子四周及邻近的森林中,森林植被保留较好,海拔1700-1800米,土壤为黄棕壤,局部地段为黄壤。班章古茶园的古茶树茶以“香气高,茶气重”而驰誉。
  布朗山乡有栽培型的古茶园资源9505亩,均为普洱茶种。古茶园分布在班章村委会新班章、老班章、老曼娥、曼昂村委会帕点和曼糯,新龙村委会曼新龙和曼别,曼囡村委会和吉良村民小组。

  4、茶树品种
  布朗山茶山领有栽培型的古茶园资源9505亩,均为普洱茶种。有普洱茶和苦茶变种两类。属普洱茶的茶树树型为乔木或小乔木,开张,约1人多高,最大树基围1.73米,叶脉刘数lO-20对,叶片片长x宽在12.6×6.2-19.9×7.0间,叶片椭圆或长椭圆叶,叶面隆起,叶身内折或平,叶质柔软或中,叶色深绿或黄绿,叶尖尾尖,叶基楔形。
  苦茶变种的树形特点:乔木型,树高5-6米,最大树基围1.76米,树幅4.1×4.7×5.25×4.55米间,叶色深绿,叶片光泽性跟隆起度强,花之裂,子房茸毛少。因其苦味特重,当地称苦茶。
  古茶园主要分布在班章、曼昂、吉良三个村委会,海拔1300-1900米的山坡,有普洱茶和苦茶变种两类。
  老班章哈尼村,113户475人,有古茶园面积4490亩,新茶园面积720亩。新班章哈尼村,79户382人,有古茶园面积1380亩,新茶园面积320亩;新、老班章原是一个村,古茶园主要分布在老班章寨子周围及附近的森林中,森林植被大部分保存较好,海拔700-1800米,土壤为黄棕壤,部分地段为黄壤,平均密度为125株/亩,平均单产20公斤/亩。老曼娥是布朗族村,128户614人,古茶园面积3205亩,新茶园面积852亩;古茶园分布在该村四周的森林中,海拔1300米左右,土壤为黄壤,古茶园密度为103株/亩,平均单产15公斤/亩。 曼糯布朗族村,112户540人,古茶园面积60亩,新茶园面积347亩。古茶园分布在寨子边,海拔1230米,土壤为黄棕壤。面积小,无森林覆盖,但茶树比较大。平均密度95株/亩,平均单产15公斤/亩。
  班章古茶园是哈尼族在布朗山栽培利用的最大、最好的一片古茶园,现存5870亩,树龄200多年。这片古茶园分布在老班章寨子周围及附近的森林中,海拔l700米~1800米,森林植被保存较好。最大的一株古茶树基围1.73米,树高4.35米,树冠直径6.24米。老班章有新茶园720亩,新班章也有新茶园320亩。曼新龙布朗族村寨,位于海拔1800多米的高山上,为大森林所环抱。曼新龙的布朗族曾经居住在景洪曼西里,后沦为傣族土司的奴隶,因不堪忍受奴役而逃.